58卷2期
/
2007 / 6
/
pp. 167 - 214
台灣南北地區客家婦女 大襟衫比較研究 ∼以清末民初至光復初期之傳世實物分析為例
作者
鄭惠美
*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服飾博物工作館)
鄭惠美
*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服飾博物工作館
中文摘要
台灣早期客家婦女傳統的服裝形式,被概分為南部六堆地區和北 部桃竹苗地區等兩大類型,主要因為其大襟衫的色彩、材質用料以及裝 飾風格,均有著明顯的差異。台灣之客家先民來自相同的祖居地,傳統 服裝為何形貌分歧?本文採用清末民初至台灣光復初期1950年代之客 家傳統婦女大襟衫傳世實物進行比較研究,配合六堆地區以及中壢、新 竹、苗栗等地數位傳統服飾工作者和地方耆老之訪談,針對早期客家婦 女大襟衫進行裝飾形式、材質色彩、釦子造型與裁剪結構等向度之比較 分析,期能歸納出台灣南北地區客家婦女大襟衫之異同所在和產生差異 的原因。服飾文物樣本主要來自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高雄歷史博物館、 屏東客家文物館以及收藏家陳達明、朱陳耀、莊金水、黃崇信以及個人 之客家服飾收藏。 台灣南、北兩地區的客家耆老長者都表示,傳統服裝是傳承自先祖 並沒有改變。經過仔細實地訪談、實物分析比對,終於找出一些端倪, 其實兩個地區的老家人都說得都沒錯,客家婦女服式不論南部的客家藍 衫還是北部較短的大襟衫,確實是「從以前祖先傳留下來就是這樣,並 沒有太大改變!」不同的是六堆客家婦女將祖居「客地」傳統的「中長 大襟衫」傳承為客家標誌的「藍衫」,而北部客家婦女以原始的短大襟 衫祖型,納入鄰近族群的裝飾形式,產生裝飾單純與繁複並存的短式大 襟衫服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