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卷1期
/
2009 / 3
/
pp. 47 - 88
清代詩中「西嶼落霞」的書寫
作者
陳愫汎
*
(中山大學中文所博士候選人)
陳愫汎
*
中山大學中文所博士候選人
中文摘要
本文以清代的「西嶼落霞」詩為討論主軸,關注的焦點在不同的年
代裡,由清初到清末,漢詩如何想像與闡述西嶼落霞。經驗性地來說,
「西嶼落霞」是黃昏時,夕陽霞照西嶼海天的ㄧ特定具體的空間存在,
而文本對於「西嶼落霞」的書寫,則屬於空間的再現,因為「再現」,
所以涉及書寫者在作品構型過程中的剪輯與詮釋,書寫者從各自的視
域書寫「西嶼落霞」,各賦予「西嶼落霞」不同的意義。「西嶼落霞」
詩,分別以「臺灣八景詩」與「澎湖八景詩」組詩下的ㄧ首出現,「西
嶼落霞」何以會出現在「臺灣八景詩」中,其所蘊含的意義為何?再為
「澎湖八景詩」,其詩作內蘊之轉變為何?清詩人如何凝視臺灣這ㄧ後
來納入版圖的最西境?
透過文本的分析,筆者觀察清初臺灣八景詩中的〈西嶼落霞〉,
作者多為流寓人士,蓋與流寓人士掌握政權,主導文壇有關。當面對與
中原內陸文化迥異的海洋文化,他們仍以其熟悉的事物,加諸這一新闢
的疆土。由彩霞滿天,興起對過去歷史人事物的記憶:赤城、絳樹、朱
旗、劉郎、赤壁之戰、子安孤鶩、寒鴉、謝朓、陳思王等,在在顯現著
中原文化教養下之產物,移植於海洋書寫。而海洋景象畢竟與內陸山水
不同,因此,雖用熟悉之辭語描繪,詩句卻仍充滿海洋特有之氣質──
神祕、奔放、多變、絢麗、浪漫。詩中除顯現對此浩渺邊境的讚嘆,與
宣示領土的意義大於民生的關懷,獵奇心重外,也隱含著這些仕宦來臺
的文人,濃稠的思鄉情緒。
當嘉慶、道光時期,「西嶼落霞」進入「澎湖八景」,詩中展現的
是文人悠閑的品賞,多了人文色彩,風格走向閑靜優雅。此與康、乾時
期之神祕、荒野、異域獵奇之凝視大不同。
「西嶼落霞」由宣示意味重的大八景,到別具地方特色的小八景,帶著不同階段的使命往前走,至日治仍未被遺忘。她,走過最悠長的歲
月,深富歷史意義。
中文關鍵字
臺灣方志;澎湖;西嶼落霞;八景詩;古典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