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SCI

ISSN
2221-1411

創刊時間 Publication Date
2011 年

出版者 Publisher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

發行單位 Publishing Unit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完整卷期請至本刊官網閱覽)

徵稿簡約 Call for Paper

投稿須知 Submission Guideline

電話 Tel
02-22368225#83102

傳真 Tax

期刊簡介 About This Journal

《傳播研究與實踐》是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舍我紀念館共同發行的學術性刊物,期刊特色主在彰顯世新大學自民國四十五年創校以來強調的「學」與「術」並重,以及二者相互引領的對話精神,並希冀具備新世紀傳播學面向全球的開放、前瞻、整合與反思等特性。具體而言,這份期刊將從幾個方向來體現對話精神:

一、鼓勵學術社群與實務社群的對話

二、鼓勵學術社群內部之對話

(一)跨學門對話

(二)跨世代(老、中、青學者)對話

(三)跨學派對話

(四)跨角色(老師 vs. 研究生)對話

三、鼓勵實務社群內部之對話

(一)經營者/管理者與生產者之對話

(二)生產者與消費者之對話

(三)產官之對話

四、鼓勵學者與自己不同階段(過去、現在、未來)的學術自我對話

         我們期待《傳播研究與實踐》在建構一個理性的、多元的以及民主的對話空間上,能夠有所貢獻。也就是說,不只是在「誰」是「研究者」以及「誰」是「被研究者」上,我們希望鼓勵一種更具創意性的定義;其次,也期待藉由這本新期刊的發行,逐漸浮現一種高能動性的「作者」和「讀者」關係。此外,也希望在這本期刊中展現更為多樣化的研究文本。

主編

李佩雯/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系教授

 

編輯委員(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孝勇/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特聘教授

林鴻亦/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

施琮仁/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洪貞玲/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胡幼偉/文化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陳炳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

盧鴻毅/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編輯顧問(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維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

周成蔭/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館長兼美國杜克大學亞洲中東研究學系實踐副教授與故事實驗室負責人

邱皓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管理學系教授

唐海江/中國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

夏春祥/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教授

郭良文/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光啟特聘教授

黃清龍/臺北市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中國時報》前發行人兼總編輯

鍾振昇/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執行編輯

王浩翔/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博士學位學程博士生

趙    桑/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位學程博士生

 

編輯助理

劉偉俊/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學士生

《傳播研究與實踐》在 2011 年 1 月出版創刊號,由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舍我紀念館共同出版,是傳播研究社群與實務工作社群的共同園地;凡是符合本刊定位與特色的研究性論述,均歡迎投稿。每期並針對新聞傳播之關鍵議題,規劃專題,促進學術討論與交流。近日規劃中的主題如:傳播創生、國際傳播、民主深化、平臺治理等跨領域對話,均有賴產、官、學界共同探究,以發現更多引領時代前進的創新洞察與學術/實務建議。

 

壹、定位與特色

      《傳播研究與實踐》主要在提倡世新大學創校以來「學」與「術」並重,以及二者相互引領的對話精神。本刊之特色與使命如下:

一、提供華人傳播研究社群與實務工作社群對話平臺;

二、鼓勵傳播學術研究社群與實務工作社群之整合性、實證性、反思性、前瞻性之研究論述;

三、促進傳播學門內部不同系所以及與其他學門的知識匯流。

 

貳、本刊內容

一、研究論文:

歡迎任何具原創性研究成果之完整論文(論文長度原則上為12,000–25,000 字為主)投稿,來稿書寫方式必須符合學術論述格式;符合本刊定位與特色之研究成果將優先刊登。

二、專題論文/論壇:

透過邀稿方式,每期針對學術研究社群與實務工作社群共同關切之議題,邀請學者專家從不同觀點撰文,進行理性的、多元的以及民主的觀念交流。除邀稿外,專題論文亦歡迎各界投稿。專題論文自 3 卷 2 期起,均依研究論文方式送雙匿名審查。

三、特邀論文:

不定期邀請學者專家針對各期專題之主題或針對學術研究社群與實務工作社群共同關切之議題撰文。

四、研究紀要:

研究議題重要且具前瞻性,能系統闡述特定領域相關文獻或最新變動情況,已通過審查但與一般論文偏重不同,以研究紀要刊出。

五、典籍再現:

不定期選擇對傳播研究社群或實務工作社群具備重大影響的經典著作,進行跨時空的詮釋和省思。典籍再現自 10 卷 2 期起,均依研究論文方式送雙匿名審查。

六、口述歷史:

不定期刊出由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研究人員或本刊編輯規劃之口述歷史專題。

七、田野筆記/反思與實踐:

針對當期專題論文/論壇題旨,邀請專家學者針對其個人田野經驗,分享反思與實踐之心路歷程。

 

參、審查制度

一、研究論文將送請 2–3 名學者專家進行匿名審查,評審人選由本刊編輯委員會推薦。

二、本刊主編考量期刊定位和特色,對於通過匿名審查的來稿內容有建議修改權。

三、審查結果分為以下五種情況:

(一)刊登;

(二)修改後刊登;

(三)修改後再審;

(四)退稿;

(五)其他。

四、研究論文審查(包括編輯委員會內部審查、評審審查、編輯審查、作者修改)約花費 3–6 個月。當兩名匿名審查者意見不同時,在以下兩種情況中,將送交第三位匿名審查員評審,再由編輯委員會決議是否刊登:

(一)刊登 vs. 退稿;

(二)修改後刊登 vs. 退稿。

 

肆、來稿須知

一、

來稿格式請參考本刊網頁之最新論文體例。未提及之處,請自行參考《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第七版撰寫體例。

二、

來稿採隨到隨審方式,無截稿日期;請勿一稿多投。稿件請儲存成「.doc」或「.docx」文件檔,並以「稿件名稱」作為文件檔名,透過TOAJ線上投稿系統上傳。若有疑問,歡迎寫信至本刊詢問,電子郵件:crpjour@gmail.com

三、

本刊只刊登原創性論文,凡已於國內外之刊物發表之論文,無論語文異同,請勿投寄;於國內外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請於會議結束並正式宣讀或發表後,再行投稿;同一稿件,請勿同時投遞多份刊物。一經發現,本刊即予撤稿。

四、

「特邀論文」、「口述歷史」、「田野筆記/反思與實踐」文稿將由主編審查,再由編輯委員會通過後即可刊登。

五、

來稿屬於「舊稿新投」(如退稿後以相近主題重新投稿),修改幅度應達二分之一以上,並另提供修改幅度說明供編委會審酌。

六、

論文一經刊出,致贈當期電子期刊 1 本,與該文 PDF 檔案。

 

伍、論文體例

請參閱本刊網站之「檔案下載」:https://jcrp.shu.edu.tw/guidelines/dowlo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