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2期
/
2025 / 10
/
pp. I - III
臺灣數學教育期刊,第12卷第2期【全文下載】
Taiw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12(2)【ALL】
作者
中文摘要

《臺灣數學教育期刊》基於數學素養議題的重要性,邀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數理教育碩士班的姚如芬教授籌畫【遇見數學教、學與師資培育中的數學素養】專刊。經過嚴謹審查後,有兩篇專刊文章被接受;另以邀稿方式請客座主編撰寫【學術瞭望】。專刊內容詳見「客座主編的話」。

本刊第12卷第2期除了專刊之外,另收錄一篇一般文稿,為單維彰的〈文化取徑的數學課程與學習—初始倡議〉。該文稿已於今年年初以預刊文章的型態公開,截至目前為止下載數相當高。作者基於數學做為一種次文化必然受當地母文化之影響的前提,主張以文化作為數學課程與學習的研究取徑。本文從華語文系統的支持、數學典籍之啟示、外文化的砥礪等角度,提出以文化作為課程與學習探究之進路的證據。本文稿為論述性的文章,屬於本刊較為罕見的論文類型。從作者的誌謝可知,作者對這個議題的起心動念應已多年,即使初稿也在投稿前兩年就成形;審查過程與外審委員的互動充滿智性思辨;相信本文的論述定能指引讀者新的視角。

《臺灣數學教育期刊》主編

謹誌


「遇見數學教、學與師資培育中的數學素養專刊」主編的話  ( 客座主編:姚如芬 教授 )

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全球教育環境的變動與數位科技的快速演進,不論是科學、技術、資訊、金融等領域對於數理人才的需求日益殷切,使得數學應用的發展也越發蓬勃,因此,在各先進國家的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朝向更貼近真實世界應用以及跨領域整合發展的背景下,「數學素養」在數學教學、學習、與師資培育的角色與地位也愈顯關鍵。

因應數學素養這個重要議題,本期專刊以【遇見數學素養中的教、學與師資培育】為主題,收錄二篇主題論文與一篇學術瞭望;其中,吳正新、謝佳叡、紀玫芳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在數學素養導向試題解題之錯誤類型分析〉,採橫斷式調查法,探討3,000多位國小高年級學生作答數學素養導向試題時,在「形成」、「運用」、「詮釋評估」等歷程中常見的錯誤類型,並分析可能成因,而透過錯誤類型與可能成因的對應關係,有助於教師察覺與檢視學生的學習困難與問題,進而提供適切的教學調整與學習扶助;本文主要是從量化研究的角度,對於台灣學生在數學素養評量的解題表現,提供一個不同的新視野,包括評量的再思以及學習者觀點較為細緻的描繪,具有實務上的參考價值。

英家銘、陳映竹的〈古代數學論爭能告訴我們什麼?日本江戶時代關流與最上流著作中體現的數學素養價值〉,主要是從史學的觀點,在日本江戶時代的關流與最上流之間所發生的數學論爭中,找出其爭議焦點所體現的數學素養價值。本文借鏡國外過往的數學論爭,尋找數學素養的價值,並為現代的數學教學提出建言,兼容了數學與史學的內涵,頗具深意。

姚如芬的〈數學素養-從知識到實踐的轉化之道:談數學素養的現代轉向與未來圖像〉則是順應時代的變遷與世界教育潮流的變化,嘗試從「數學素養的內涵與演進」、「台灣數學素養相關研究的現況解析」、「數學教育的挑戰與數學素養教學的契機」、「以數學素養為基底的師資培育可行模式」、以及「展望未來:素養教育的永續之道」等五個面向,論述數學素養的現代轉向與未來圖像,以期能對於數學素養的當代發展與挑戰、以及未來的願景與展望,提供一條可再進一步思考的路徑。

透過本期專刊匯集的三篇文章所提供的不同觀點與案例交流,除了探討數學素養的內涵、教學實踐、評量機制與未來展望,也展現出學界對於數學素養相關研究持續拓展與深化的努力。期望透過本期的分享與交流,能為台灣的數學教育界提供一個對話的平台,進一步促進學術研究與教育實務的相互激盪,開啟數學素養研究的新篇章,並為素養導向的數學教育轉化注入新的思維。

「遇見數學教、學與師資培育中的數學素養」主編

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