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
2012 / 6
/
pp. 51 - 99
行動中的川流發電:小水力綠能技術創新的行動者網絡分析
Green Energy in Action: ANT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Micro Hydropower System in Taiwan
作者
楊弘任 Hung-Jen Yang *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楊弘任 Hung-Jen Yang *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中文摘要

綠能時代來臨之後,相較於歐、美、日等技術先進國家,做為技術後進國家的台灣社會,有沒有可能在「綠能技術移轉」之外,也有自身獨特的「綠能技術創新」?如果有,這樣的技術創新,會有哪些技術與社會之特質?本文由技術社會史深度描述入手,刻畫台灣社會技術後進狀態下技術創新之特質。分析架構上則以行動者網絡理論(ANT)為主軸,適度納入技術的社會建構(SCOT)之挑戰與修正,追溯並分析一位戰後初期出生於雲林農村,小學畢業、低制式學歷、高地方知識的本土發明家兼中小企業主;這位在地綠能技術創新者以全台灣遍布農田水圳為基礎,發明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川流式水力發電」水輪機系統。創新者原係鐘錶師傅背景,多年拆解、組裝與改良鐘錶,不斷面對外來技術物「以物瞭悟」原理之後,演變出後進社會獨特的技術課題與技術解答。藉由這樣的「後進技術框架」與「工業地方知識」,川流發電系統逐漸形成更多人與非人之異質聯結,並在協商過程中嘗試強化新萌生網絡之穩固性。

中文關鍵字

工業地方知識、行動者網絡理論、技術創新、後進技術框架、綠能

英文關鍵字

industrial local knowledge, actor-network-theor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atecomer technological frame, green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