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8 No.6 (suppl.)
/
1999 / 12
/
pp. 155 - 162
砷暴露與週邊血管疾病
作者
曾慶孝 Chin-Hsiao Tseng
*
(台大醫院內科部新陳代謝科)
張春琴 Choon-Khim Chong
(長庚醫院復健科)
邱弘毅 Hung-Yi Chiou
(台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
薛玉梅 Yu-Mei Hsueh
(台北醫學院醫學系公共衛生學科)
陳建仁 Chien-Jen Chen
(國立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曾慶孝 Chin-Hsiao Tseng
*
台大醫院內科部新陳代謝科
張春琴 Choon-Khim Chong
長庚醫院復健科
邱弘毅 Hung-Yi Chiou
台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
薛玉梅 Yu-Mei Hsueh
台北醫學院醫學系公共衛生學科
陳建仁 Chien-Jen Chen
國立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中文摘要
由國內外的許多研究均可發現砷暴露可導致週邊血管疾病的發生。本文綜論國內外從過去至今有關砷與週邊血管疾病相關性的研究結果。從國外的研究報告可發現由不同暴露源所致之砷中毒均可發生肢體之缺血性變化或壞疽。而台灣西南沿海一帶曾經流行一時之烏腳病即被認為與飲用含有高砷濃度的深井水有關。近年的研究發現烏腳病盛行區居民在未發生烏腳病以前,若以超音波儀器予以診斷,有相當高的比例罹患週邊血管疾病,而此週邊血管疾病的盛行率與長期砷暴露指標間具有劑量效應關係。傳統的動脈粥狀硬化危險因子對烏腳病盛行區的週邊血管疾病發生似乎並不是很重要。砷的致動脈粥狀硬化作用機轉至今仍未完全明瞭,然而它可能經由對內皮細胞的傷害、刺激血管平滑肌的增生、導致蛋白質或染色體的改變、及與其它元素的交互作用等引起。
中文關鍵字
砷中毒;週邊血管疾病;烏腳病;動脈粥狀硬化;劑量效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