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8 No.6 (suppl.)
/
1999 / 12
/
pp. 082 - 086
地方性砷中毒膜毒理和砷致血管疾病機理之研究
作者
馬恒之 Heng-Zhi Ma
(內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夏雅娟 Ya-Juan Xia
*
(內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武克恭 Ke-Gong Wu
(內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于廣軍 Guang-Jun Yu
(內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秦月鮮 Yue-Xian Qin
(內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侯少範 Shao-Fan Hou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楊林生 Lin-Sheng Yang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李德珠 De-Zhu Li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馬恒之 Heng-Zhi Ma
內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夏雅娟 Ya-Juan Xia
*
內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武克恭 Ke-Gong Wu
內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于廣軍 Guang-Jun Yu
內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秦月鮮 Yue-Xian Qin
內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侯少範 Shao-Fan Hou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楊林生 Lin-Sheng Yang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李德珠 De-Zhu Li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中文摘要
目標:本文從細胞膜毒理學角度探討砷致小腦血管疾病的機理。方法:以原子吸收法测定病人血砷,顯微鏡觀察細胞膜及血管變化以及血液流變學。結果:砷中毒病人血砷為0.11±0.055 µg/mL,紅細胞膜0.101±0.050 µg/mg膜蛋白: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紅細胞膜損傷和異形紅細胞增多; 高砷暴露的家畜血管内皮细胞排列紊亂:光學鏡下可以看到小血管内皮細胞腫脹,血管壁纖維蛋白樣變性,血管數量減少。紅細胞膜上的損傷,引起紅細胞免疫功能下降;血液流變學的變化, 細胞膜ATPase活性下降,紅細胞電泳速度減慢。紅細胞膜和血管內皮的損傷又造成微循環變化, 甲皺微循環的變化與病人心電圖變化關係密切,球結膜的變化與病人的腦血管關係密切,這些變化可能是砷中毒遠期效應的原因。通過給病人補硒,提高GSH-Px活性,紅細胞膜得到修復,微循環改善,症狀緩解;同樣,用改善微循環的治療辦法,也可以使病人症狀好轉,用排砷治療, 同樣有治療效用。結論:砷對細胞膜的直接毒害可能是砷中毒發病機理中的重要環節。
中文關鍵字
地方性砷中毒;電子顯微鏡;紅細胞;毒理學;Nat-K+-ATPase;微循環;血液 流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