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5 No.3 (suppl.)
/
1996 / 6
/
pp. 092 - 108
無機砷與內臟癌相關之流行病學研究
作者
邱弘毅
*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台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
薛玉梅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台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
許益祥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黃偉益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陳相志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朱子賢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魏敏澧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許鈴宜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謝芳宜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陳吳銓
(台北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
陳建仁 Chien-Jen Chen
(國立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邱弘毅
*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台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
薛玉梅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台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
許益祥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黃偉益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陳相志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朱子賢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魏敏澧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許鈴宜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謝芳宜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陳吳銓
台北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
陳建仁 Chien-Jen Chen
國立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
中文摘要
無機砷是已知人類的致癌物質,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更確認無機砷會增加人類罹患皮膚癌及肺癌的危險性,除前述癌症外,無機砷與內臟癌的關係,國內外亦有許多流行病學研究報告加以探討。本文將以食入及吸入兩個砷暴露主要途徑,分别探討國內外所發表的相關流行病學論文,以瞭解目前世界上有關無機砷與內臟癌關係的研究現況。綜而言之,吸入無機砷的主要來源,為職業暴露,包括煉銅礦工人及殺蟲劑製造工人,因工作需要而吸入大量含砷空氣,使其皮膚、肺、膀胱、腎、肝、大腸、淋巴造血系統及神經系統等癌症罹病率和死亡率顯著增加;食入無機砷的來源,則包括飲用高含砷飲水,喝下被砷污染的酒類及服用含砷藥物以治療皮膚病等非職業暴露,經由這些食入途徑而攝取大量無機砷者,會顯著增加皮膚、肺、鼻腔、膀胱、腎臟、前列腺、肝及大腸等癌症罹病或死亡的危險性。無機砷所導致的內臟癌是屬於全身性,而沒有特定臟器之别。無機砷的致癌機轉是多因子、多階段的模式,相關因子如營養狀況、肝功能異常、無機砷代謝能力、體內砷蓄積量及抽菸等在砷致癌過程所扮演的角色, 將是未來探究無機砷致癌機制的重要方向。
中文關鍵字
無機砷,內臟癌,食入無機砷,吸入無機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