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本第一分(紀念趙元任先生論文集)
/
1982 / 3
/
pp. 167 - 187
〔英文〕西夏文字中的漢字漢語成分
Chinese Elements in the Tangut Script
作者
龔煌城 Hwang-cherng Gong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龔煌城 Hwang-cherng Gong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中文摘要

西元一○三六年頒布的西夏文字,一般咸認為受了漢字漢語相當大的影響。本文探討西夏文字中的漢字漢語成分,首先舉例說明西夏文字的構成大致係據「六書」的原理;繼而指出西夏文字中若干表面上看來似乎非常特殊的造字方法如:一、互換左右偏傍造同義字的方法,二、利用否定詞造會意字的方法,及三、併合反切上下字造併音字的方法等,實乃受當時通行的漢字俗字影響而然(這些俗字均收錄在西元九九七年遼釋行均所編的《龍龕手鑑》一書中),並非另出機杼或別有來源。

在個別的西夏文字構成方面,本文分別討論下面幾種字例:一、西夏文字整個字形採自漢字,二、文字結構仿傚漢字,三、漢語語音成分構成西夏形聲字,四、漢語語意成分構成西夏會意字。

最後提到在西夏所譯佛經中有西夏字依其字義徑讀漢字音及西夏字改易偏傍以造漢語借詞的字列。這種情形顯示,漢語的語音與語義與西夏文字結合,構成西夏文字的音義層面。這樣看來,漢語介入西夏文字是不容忽視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