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本第四分(李方桂先生紀念論文集)
/
1988 / 12
/
pp. 927 - 955
釋金文「□」 、「□」 、「□」 、「□」 等字——兼解《左傳》的「讒鼎」
A Study of the Bronze Inscriptions “□” “□” “□” and “□”, and an Interpretation of Chan Tripod in Tzuo’s Annotation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作者
吳匡 Kuang Wu
*
(*)
蔡哲茂 Che-Mao Tsai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吳匡 Kuang Wu
*
*
蔡哲茂 Che-Mao Tsai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中文摘要
金文中有「□」字,見於 □皇父鼎,「□皇父乍□□□□鼎」,又有「□」字,見於叔□方彝、尊、□三器,為人名,及盂鼎「女勿□余乃辟一人」,又有「□」字,見於向□□為人名,及繁卣「易宗彝一□」為計算宗彝之單位,又有「□」字見於□□「宗彝一□寶」及多友鼎「湯鐘一□」為宗彝及湯鐘之單位,根據字形來分析,「□」象兔形,「□」加刀作聲符,「□」再加上肉作繁文,而「□」則去刀再加上□作為聲符,諸字所表達的事實上是同一個意義。也就是說兔善跳,故孳乳為超,而《方言》「釗、超、遠也,燕之北郊曰釗、東齊曰超。」又《說文》「劖」字云「斷也,从刀、毚聲,一曰剽也,釗也。」《爾雅釋詁》又有「亹亹、蠠、沒、孟、敦、勗、釗、茂、劭、勔、勉也。」《方言》又有「自關而東周鄭之間曰勔釗」,因此盂鼎的「勿□」應可讀作「勔釗」,而叔□三器的「叔□」由其與王姒的關係可能即母子,因此「叔□」可能即康王釗。又說文「訬」字讀若「毚」,可知□、□和金文中表示一套的「造」字聲義相同,而「□□鼎」也就是「□造鼎」即一套鼎,「宗彝一□」、「宗彝一□寶」及「湯鐘一□」指的也是宗彝一套,湯鐘一套。
《左傳》昭公三年晉叔向引「讒鼎之銘」,所謂讒鼎即《禮記‧明堂位》之「崇鼎」,由金文的「□鼎」即遠鼎來看,讒从毚聲,毚讀與訬同,可知「讒鼎」事實上就是造鼎,也就是一套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