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期
/
2019 / 12
/
pp. 233 - 266
新小說、政治小說,或現代小說?--晚清時期「中國小說現代化」的考察
作者
陳俊啟
*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陳俊啟
*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中文摘要
自從梁啟超發表了〈譯印政治小說序〉(1898)、〈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1902)等重要的文章後,中國小說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以小說來輔助政治上的改革,將中國推進現代國家之林。梁與其他響應者的大力推動小說的改革,批判傳統小說,提出一種表面不同於傳統的小說理念,大致上展現出一種新氣象,似乎踵隨外來小說(以日本為最主要來源),將小說帶入一個「現代」的情境。然而,若我們細加考察,重要來源的日本文壇,在小說理念以及實踐上,其實展現出與中國有同,但又有極大差異的發展。日本小說的發展,若以坪內逍遙(1859-1935)、二葉亭四迷(1864-1909)、森鷗外(1862-1922)等的推動,基本上可是以西方的「小說」(novel)為追尋目標的「小說的現代化」(modernization of the novel)。反觀中國小說的發展,我們留意到晚清論者,在很多地方,雖借「異邦的新聲」來提出與傳統相異的言說,但是在很多地方仍然承繼著傳統小說的思維、表達方式,若以所謂「現代小說」(modern fiction)的角度來考察,很難真正稱之為中國小說的「現代化」。中國小說真正邁入「現代」,恐怕還得等到魯迅等人的進一步思索、引進一不同於晚清小說的言說及實踐,方才接近所謂現代小說的樣貌。本文試圖以十九世紀下半葉日本小說理念的發展作為參照,重新省視晚清小說言說的內容及表現,提出新的觀察,分析其相關的原因、脈絡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意涵。
中文關鍵字
新小說;政治小說;現代小說;梁啟超;坪內逍遙;中國小說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