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期
/
2019 / 12
/
pp. 19 - 68
論白居易江州時期氣化體驗中的《莊子》思想:以成玄英《南華真經疏》為參照系
作者
何儒育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何儒育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觀察莊學視野下白居易於廬山草堂的氣化體驗。為求貼近唐代《莊子》學的義理內涵,本文採用學界較少採用的研究進路,將白居易深具莊子意蘊的詩文,與成玄英《南華真經疏》對觀,冀能豐富當前學界對白居易之《莊子》思想研究的理脈,呈現其莊學較完整的圖像。首先,統整白居易於元和十四年前對「性」一概念之運用(見附表),歸納出其對人與萬物的「氣稟之性」展開三層理論脈絡。其一為「氣化論」脈絡下人與萬物稟性之根源與理序,而能開展出各從其類的殊性;其次即在第一層脈絡下相同物類中,各自氣稟的殊異;其三則為人與生俱來潛藏的道德善質與生理本然的欲求,前者透過道德修為,可能發用為美善德行,後者不加節制而有為惡的可能。而後將這三層脈絡與成玄英的「道性」概念互觀,勾勒其性中涵道、性源於道的人性理論,不僅呈現草堂安頓其本性的作用,亦能描繪其溯返本性、直與天地萬物往來之氣化體驗的稟性基礎。其次,討論其從雙遣兼忘的哲理玄思,推拓至委順賦命的身心體驗,觀照白居易在草堂居處時,常透過盡遣「成心」所致之欲求與價值分判,溯反、委順本然之性,身心在渾樸清淨、體氣周流的狀態中,自然與萬物渾一。循此,在廬山草堂中,白居易能展開殊別於「病體」的「物主」心境,透過「依順」式的草堂構築與對萬物自如其如的觀照、成全,使草堂諸物自足地開顯自身,透顯對萬物的純粹契悟,能自然地與萬物渾然同體。其三,從氣化體驗與物主心境,開啟對白居易「吏隱」思想的探究,觀照其以溯反自身渾樸自如的身心狀態,泯除遷謫之悲,體驗江州生活的豐富美好,敞開經歷一切體驗的可能。

中文關鍵字

白居易;廬山草堂;氣化體驗;成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