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卷3期
/
2002 / 9
/
pp. 1 - 38
明鄭時期臺灣「名士佛教」的特質分析
作者
楊惠南
*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
楊惠南
*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
中文摘要
明鄭時期的台灣佛寺——彌陀寺、開元寺、法華寺、龍虎巖、萬福庵等 ,大都是由鄭成功王朝及其部屬——例如陳永華,或明末流來台的遺臣、 文人——例如李茂春、沈光文等人所創建。本文因此將這一時期的台灣佛 教,稱為「名士佛教」。由於創建者的政治、社會地位,屬「名士」階級, 而其「名士」屬性也影響明鄭時期台灣佛教的性格。因此,「名士佛教」的 特質是:那是一種介於出家僧侶和在家貴族之間的佛教:也是一種介於「法 理佛教」(鑽研深奧哲理的佛教)和「庶民佛教」之間的佛教。本文考察了明 鄭時期主要佛寺的創建經過之後,指出這一時期的台灣「名士佛教」,共有 三大特色:(1)宗教與政治的牽扯不清:(2)強烈的「逃禪」心態:(3)濃郁 的文學氣質。
中文關鍵字
台灣佛教;名士佛教;沈光文;李茂春;陳永華;彌陀寺;開元寺;北園;海會寺;龍湖巖;萬福庵;法華寺;夢蝶園;竹溪寺;逃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