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卷2期
/
2003 / 6
/
pp. 269 - 306
臺灣傳統古建築木質材料使用沿革分析
作者
林仁政
*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
林仁政
*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
中文摘要
臺灣早期森林資源非常豐富,木、竹材則成為本島最重要的建材及器物來 源,因此木材利用之多元文化在臺灣傳統建築中表露無遺。早期移民蓋屋所選 用的材料大都依賴「就地取材」的模式,選用近山易取得之材料如九芎、相思 樹、赤鱗、猴栗、象齒等。隨著山地開發與經濟繁榮,進口大陸福州杉及泉州 白(花崗岩)以及使用臺灣貴重木材如臺灣肖楠、臺灣櫸、烏心石、樟木等。日治 之後,臺灣深山貴重針葉樹材紅檜、臺灣扁柏、香杉、臺灣杉被大量開採,除 運往日本國內外,臺灣本地亦逐漸使用這些材料,尤其臺灣目前現存的古建築 中,於日治時期修建時,均發現使用紅檜和臺灣扁柏木材,供作梁柱、雕刻或 門板等用途。材料的使用隨著年代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反映出各時代背景中人 類對居住建築或器具使用的演變史,透過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串連出臺灣最 具特性的文化指標。
中文關鍵字
傳統建築;建築材料;木材利用;文化資產;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