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卷2期
/
2005 / 6
/
pp. 47 - 82
臺灣廟宇角色的現代轉變:以廣澤尊王廟宇為例
作者
陳梅卿 *
(成功大學歷史系)
朱榮貴
(長榮大學通識中心)
陳梅卿 *
成功大學歷史系
朱榮貴
長榮大學通識中心
中文摘要
此文由歷史學的角度來討論台灣廟宇在社會角色及功能上的變化。 本文以廣澤尊王廟宇為例,從儀式、經濟、教育、公共空間、文化事業 及組織等來討論。至於廟宇的角色目前會有如此大的變化,我們認為是 由於都市化及所謂的「經濟奇蹟」所造成的現代化對宗教衝擊之結果。 在廟宇轉型過程中,廣澤尊王廟宇還保有以台南西羅殿為主的香火 型關連。廟宇聯誼會是個值得注意的發展。可是廟宇間的聯誼關係很難 轉化成「準香火」關係。廣澤尊王廟宇雖有土庫鳳山寺試辦聯誼會,但尚 未成型。 我們認為廟宇終究要回歸社區,廟宇與信徒的互動才重要。廟宇應 貢獻社區、社會,幫助信徒。我們期待廟宇與社區合作,推動社區公益 事業,創造社區特色,贊助弱勢團體,回饋社區、社會,服務信徒。此 外我們舉辦的「媽祖行腳」、「夜遊六合境」等活動,雖然是文化活動, 有古蹟導覽,可是也有拜神明,透過徒步讓參與者體會進香的辛苦與虔 誠。我們認為這是廟宇走入社區很好的典範。我們期待廟宇活動可以回 歸信仰的原點,即實踐樸實無華、神聖的活動。民眾因此可以藉著參與 廟宇公共事務,凝聚共識,培養參與公共事務的習慣,創造好的生活品 質,這是廟宇的最大功能吧!台灣已是「後現代社會」,民間信仰在世俗 化的過程中找尋「後現代」的宗教意義也是我們關心的議題。
中文關鍵字
廣澤尊王;廟埕;香火;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