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卷2期
/
2005 / 6
/
pp. 23 - 46
戰前士林廟街發展之研究:以慈諴宮、士林新街、士林市場為論述中心
作者
王怡茹 *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
王怡茹 *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
中文摘要
媽祖信仰在臺灣長久以來都一直興盛,尤其在清代因為政治與移民 因素,信仰的熱誠相當高,到處皆可看到媽祖廟。士林慈諴宮一般稱為 士林媽祖宮,民國74年時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其前身肇建於清嘉慶元 年(1796),清同治三年(1864)易地重建,原本的廟名為「芝蘭宮」,後 來更名為「慈誠宮」。隨著時間的累積,慈誠宮集合了信仰、政治、社 教、經濟、文化等功能。它的興建背景所隱藏的是一部血淚辛酸史,足 以一窺整個北臺灣發展史,甚至整個臺灣開發史。本文試著以歷史分期 的角度從縱剖面來探討士林老街的發展史、慈諴宮存在之歷史價值、意 義,希冀能更加深入瞭解士林廟與街間的相互依存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