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卷4期
/
2005 / 12
/
pp. 175 - 204
大村鄉賴姓宗族組織之調查研究
作者
黃敦敬 *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系)
黃敦敬 *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系
中文摘要

彰化平原的開發,最早莫過於明末清初時期。普遍而有計畫大規模 墾殖工作,則盛行於清康熙至道光年間(1704~1850年)。清領初期,大 村鄉地區隸屬北路諸羅縣管轄,當時或有漢人定居於此,但是未成街、 庄。康熙末年以降,伴隨著施世榜開鑿八堡圳竣工之下,招募大批墾民 入墾此地(以賴姓、黃姓、吳姓、游姓宗族團體為主),著手開墾荒埔, 落地生根繁衍子孫。其中又以姓族群藉由龐大的宗族組織作為強力的 後盾之下,漸漸的成為本鄉的「大姓」。雍正元年(1723年),鑑於移墾 之眾漸多,為加強管理控制,乃劃虎尾溪以北增設「彰化縣」,本鄉隸屬 彰化縣燕霧堡。乾隆初年,本鄉已經出現有燕霧大庄、蓮花池、水礶 庄、犁頭厝、黃厝庄等漢人拓墾所形成的聚落。道光年間,本地已經出 現有燕霧大庄、過溝庄、擺塘庄、大崙庄、埤腳庄、加錫庄、港尾庄、 水礶庄、北勢庄、黃厝庄、茄苳林、埤仔頭、小三角潭等聚落分布,至 此本鄉拓墾已經大致完成。 歷經雍正元年(1723年)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一百七十餘年的 拓墾,大村鄉地區大致開發完成,當年伴隨著施世榜所招募而來的賴姓 墾民在此地披荊斬棘落地生根,奠定大村鄉聚落發展的基礎,也為日後 奠定發展的契機。

中文關鍵字

大村鄉;宗族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