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卷3期
/
2006 / 9
/
pp. 195 - 243
試論巴宰族祭祖歌謠a-yan的小宇宙
作者
溫秋菊 *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溫秋菊 *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中文摘要
八○年代,人類學前輩衛惠林教授針對埔里巴宰七社的調查研 究中曾指出,巴宰族群有「率先西化」、「領先漢化」、「保存最 多傳統」的特徵(衛惠林1981)。筆者自九五年以來有關巴宰族音 樂文化的持續性調查,則理解到現存的祭祖儀式及歌唱a-yan仍是巴 宰族群文化認同的符碼(code)。 巴宰族藉著歌唱a-yan,建立了上至神話、傳說、祖靈、歷史的 聯繫,下至生活、情感等等的表達,不但形成文化認同的標誌及神 聖性符碼;筆者從研究中首次發現a-yan歌謠的形式與內容,尤其是 a-yan曲調的來源,更代表了巴族自古以來與平埔各族互動之紀 錄與模式,其中引人深思的是「傳統」可以「跨族共享」嗎?或是 「傳統」的「定義」可以重新思考?此外,巴宰族a-yan曲調的「變 化形式」也留下了其與漢族、西方世界文化交流的明顯痕跡。筆者 從研究中深信,巴宰族a-yan祭歌所建構的實際上是一個錯綜複雜的 音樂文化小宇宙,其獨特性及完整性深具學術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