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卷3期
/
2008 / 9
/
pp. 1 - 38
學額、祖籍認同與地方社會-乾隆初年臺灣粵籍生童增額錄取案
作者
李文良 *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李文良 *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中文摘要

乾隆六年(1741),經過粵籍移民的積極抗爭,朝廷決定將原有的臺 灣學額畫歸閩籍,另外增設粵籍專屬的生員學額,此即「臺灣粵籍生員增 額錄取案」。因為閩;粵雙方從此各有學額,不僅移民必須記清楚自己的祖 籍,地方官員也有責任判定移民的祖籍歸屬。從臺灣的歷史發展脈絡看來, 這項政策在短期內有效抒解閩粵雙方因為學額而起之紛爭的同時,也為社會 上已經形成的閩粵省籍的族群區分,安置了一套制度的框架,促使閩粵雙方 的族群界線益形明確。此外,因為臺灣屬於福建省之一府,閩人只要入籍臺 灣就能參加臺灣閩籍學額的考試,粵民卻必須同時擁有臺灣和祖籍的雙重認 同,才能明確在閩省的臺灣參加粵籍學額的科考,這是清代粵民比較強調和 祖籍間之關連的歷史背景。

中文關鍵字

學額;科舉;清代臺灣史;廣東人;祖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