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卷2期
/
2010 / 6
/
pp. 153 - 188
臺灣藍染工藝產業的變遷與新發展
作者
馬芬妹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副研究員退休)
馬芬妹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副研究員退休
中文摘要
臺灣藍染產業起自17世紀末,山藍、木藍植物是先民蓽路藍縷開發 臺灣時期的重要經濟作物,「菁礐」、「菁寮」的舊地名是先民胼手胝 足「打藍製靛」的舊跡。藍草蘊涵不可思議的「藍靛素」成分,去蕪存 菁奧妙轉化的藍靛色澤令人驚豔,點滴的染料都是珍貴的自然之賜、草 木之情,同時反映出「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的真髓與風貌。早期 臺灣生產的藍靛染料在各地老城古鎮形成繁華染房市集,老鎮的「染坊 牌樓」、閩客族群的「青布藍衫」服飾,以及已成為石座的元寶形「碾 布石」,充滿人文自然氣息,是臺灣傳統工藝產業容顏與重要文化資 產。
中文關鍵字
臺灣藍、山藍、木藍、藍靛、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