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卷1期
/
2022 / 3
/
pp. 87 - 134
從六燃高雄本廠到中油本廠之產業空間變遷研究(1942-1954)
Industrial Space Research from the Sixth Naval Fuel Plant Headquarters to the Chinese Petroleum Corporation Kaohsiung Oil Refinery (1942~1954)
作者
李文環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及文化語言研究所教授)
李文環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及文化語言研究所教授
中文摘要
1942年4月,日本海軍決定在臺建置第六海軍燃料廠,這是開啟臺灣石化工業的濫觴。其中,高雄本廠於戰後被接收改制為中油高雄煉油廠,往後數十年壟斷石化工業,影響深遠。本文除了釐清相關歷史發展與轉變的背景之外,主要聚焦六燃高雄本廠和中油高廠此一產業空間的構成與變遷。
本文認為,六燃高雄本廠是日本海軍在高雄建置大海軍基地的重要一環,高雄本廠自然有其應有的空間配置,特別是煉油廠和左營軍港的關係。整體廠區以道路和鐵路劃分為三大空間,涵蓋生活、行政與後勤、生產作業等,不僅完整且層次分明。戰後,高雄本廠被接收轉為國營生產事業單位──高雄煉油廠,其在產業空間上也出現關鍵性的改變。一方面,高雄煉油廠與左營軍港脫離生產關係;另一面,以設置輸油站為契機轉向與高雄港連結,同時在場內至高雄港之間埋設長達15公里的輸油管,從此結構化了北高煉油、南高輸油的產業空間結構。
中文關鍵字
六燃;高雄煉油廠;日本海軍;中油公司;後勁;產業空間文化
英文關鍵字
Sixth naval fuel plant; Japanese navy; Kaohsiung oil refinery; Chinese Petroleum Corporation; Housing; Space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