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
2008 / 6
/
pp. 41 - 78
龍樹語言策略之哲學詮解──從漢譯《中論》之「說」字作線索
作者
林建德 *
(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林建德 *
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中文摘要
本文從漢譯《中論》「說」字作線索,從「說」、「不說」、「不欲說」、「不 可說」、「無所說」、「假名說」等探究龍樹語言策略之思想。首先從佛之默然不 欲說法分析起,說明佛的不欲說法有兩個背景:一是法義甚深,另一是眾生根 機不足;對此,《中論》顯示出「破」、「立」之兩手策略或兩面手法。在破的 面向上,以不說、不可說來作遮遣,以破除眾生慣性之偏執;即凡事可說、可 言詮認知的,皆在揚棄的行列,而最終達戲論滅、無所說的目的。但就另一方 面而言,《中論》雖摧破一切,但亦有所安立,如「俗諦」、「假名」等概念的 強調,即是空義下引導眾生所行的方便。如此,《中論》的「緣起性空」,猶如 一把利刃的兩面,在此洞觀下,一切皆空不可說,故遮除一切,而廣破戲論, 但也正因為空,「一切法得成」,所以也安立一切,而有世間假名、俗諦之施 設;從中展示出既破且立、既立又破的佛法大意。可知,一切法在空義觀照 下,皆為權說、虛說;無論如何地說,或說、或不說,都可視為是空觀下動態 式權宜方便的展現
英文摘要
A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Nāgārjuna’s Linguistic Strategy
中文關鍵字
語言策略、不可說、無所說、假名說、立破
英文關鍵字
linguistic strategy; unspeakable; unspoken; spoken by prajñapti; confirmation and ne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