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1977 / 5
/
pp. 357 - 383
思想史方法論的兩個側面
Two Aspects of the Methodology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作者
黃俊傑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黃俊傑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中文摘要
本文寫作主要目的即在於介紹晚近學人關於思想史方法論探討進展及其重要言論,並就方法論立場檢討其可能形成之弱點及其彌補之道,最後並就個人知見所及,試以若干思想史著作為例,討論其方法學問題。本文檢討晚近歐美學界討論思想史性質及方法論之主要言論。就此類言論所見歐美研究思想史方法學取向,大致分屬兩大陣營:注重思想與思想關係之觀念史研究與強調思想與行為關係之思想史研究。前者以羅孚若(Arthur O. Lovejoy)為其巨擘,後者則可以布林頓(Crane Brinton)為其代表。在研究途徑上,一採「內在研究法」,一採「外在研究法」,仁智互見。本文一再強調這兩種不同的研究取向實不應互相排斥,亦非互不相容,比較恰當的研究方法乃是介乎兩者之問的調和點,庶幾可以避免觀念史與思想史研究之弊。其次,本文所檢討之方法論論點十之八九皆係歐美學人之學說,其立論之依據多為歐美思想史所見之經驗,此類論點固可作為吾人反省本國思想史之助,然未可毫無採擇即遽加援引研治吾國思想史,以造成曲解。最後尚須一言者,資料既先於方法,因此不同的研究對象自必形成不同研究方法,而研究工作者研究方法之採取,常因研究對象而有不同。如何就吾國學問之傳統以搏成一諦當可行之思想史方法論,此實為吾人今日所面臨之問題,亦為吾人所應努力以赴之挑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