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1977 / 5
/
pp. 313 - 332
西元前3100至1600之間的埃及宗教與神話
A Study on Egyptian Religion and Mythology, 3100-1600 B.C.
作者
劉景輝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劉景輝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中文摘要
新石器時代初期,埃及人在尼羅河流域開始定居,也逐漸發展出宗教與神話信仰。羅馬統治埃及與基督教興起後,埃及原有的宗教信仰開始式微,成為歷史陳蹟則是第七世紀阿拉伯回教傳入之後。埃及原有的宗教信仰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並影響了古埃及的歷史。古埃及一開始是以動物崇拜為主,後來某些動物神逐漸人性化,並產生人獸合體的形象,最著名的是人面獅身像(Sphinx)。由於資料的限制,史家對於王室的情況了解較多。埃及國王自稱「霍魯斯」(Horus),為神的化身。太陽的崇拜普遍,太陽神阿屯(Atum)是宇宙與世界的創造者。成年期的太陽神稱為「雷」(Re),從第五王朝開始,許多埃及國王自稱「雷之子」。金字塔建築與太陽神崇拜有密切關係。除了太陽神之外,埃及另一盛行的神是奧塞立斯神(Osiris)。埃及認為死亡是生命的延續,而不是結束,故產生了木乃伊文化。太陽神與奧塞立斯神崇拜是兩種不同的起源與觀念。太陽神是陽間之神,僅與少數人有關;奧塞立斯是陰間之神,只要沒有犯罪的人,都能與祂共享永世之樂。二者共通點是死而復生的象徵,連帶著埃及重視「永恆之屋」的建築,這也是古埃及墓葬制度特別發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