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1978 / 6
/
pp. 83 - 104
南宋的農家勞力與農業資本
Agricultural Labor and Capital in Southern Sung Dynasty
作者
梁庚堯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梁庚堯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中文摘要

南宋農家使用於農業生產的勞動量,由於受農作物生長季節的影響,有明顯的農忙季節與農閒季節的區別。農家在農忙季節付出了大量而辛苦的勞力,但農業收入甚為微薄,生產所得甚至不足供一年生活所需,農閒季節的農家勞力就必須從事其他的工作,以彌補收入的不足。南宋農家施於農業生產的大量勞力,集中使用於稻米生長的五至七個月期間。各項工程,都利用農閒時間進行,而使用工數自數萬至二十餘萬,所用勞力甚眾,工程附近地區的農民,因此獲得工作的機會。資本在南宋農業生產中的地位不及土地與勞力重要,但仍然是不可缺乏的生產要素。南宋的農業資本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由農家自行籌措的生產資本,一是由政府與社會共同負擔的水利建設資金。農家的支出,除生產資本外,大致可以分為三項:維持生活的衣食費用,對地主及政府的租課或賦役負擔,以及婚喪祭祀不時之需。農家生產所得幾盡於償付官租與私債,農家在長期負債的情形下,南宋政府曾多次下令放免私債利息。灌溉、排水、防潮及防洪等水利建設,都有助於農業生產量的增加,而這些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人力才能興辦,非財薄力微的農家所能獨力承擔,而是由地方政府來負責推動,其資金則分別來自地方政府經費、朝廷補助及民間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