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1978 / 6
/
pp. 73 - 82
宋代染纈之技術
The Technique of Variegation in Sung Dynasty
作者
趙雅書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趙雅書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中文摘要
所謂「染纈」,指在光身的絲綢棉麻織物上,用染料顏色經過加工,在布面上顯出花紋圖案。由於麻織品重要性稍次,棉布從明代以後才大量生產,故論宋代以前的染纈,主要指絲綢印花。宋代染纈技術主要承襲唐代,分三大類:蠟纈、夾纈、絞纈。蠟纈即蠟染,分單色染與複色染。夾纈類似蠟纈,也是用鏤空夾板將絲綢夾住,差別在於鏤空部分不塗蠟溶液、而是塗上豆漿與石灰做的漿粉混合物,待乾後投入染缸加染,染後再晾乾,刮去漿粉,花紋就明白顯出。絞纈是把所需的絲綢用線縛著、縫著,染後曬乾,再剪去線結,形成圖案,應用普遍,可套色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