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1979 / 12
/
pp. 163 - 190
論都鐸王朝後期之王權(1530-1603)
The Conception and the Pratice of the Tudor Kingship
126
作者
蔣孝瑀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蔣孝瑀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中文摘要

英國政府的發展,乃是受兩種基本觀念之牽引:既須堅守傳統憲政的原則,亦須強而有力足以應實際的需要。在此兩種觀念應時而交互運用之下,形成與其他國家政府相異的特色。而此種特色,在劇變之時則尤為顯著。本文將以都鐸後期為例加以說明。英國自一五三○年後,一再經受諸種劇變之衝擊,雖還不至完全摧毀其傳統政治結構的程度,但對其憲政制度的發展,實有深遠的影響。至歷經變局之後,雖仍維持與往昔大體相似的傳統外貌,但以實質改變之程度而言,則足可稱之為「革命」了。通常凡經革命而得的成果,多不易持久;但都鐸後期之成就,卻能確保長存。觀其主因,乃在因應變局之君臣,皆深明此兩種基本之傳統,得適時而適度地運用。本文即以都鐸政府權力之所本─王權為中心,論其成功之原因,並兼論此兩種觀念對英國憲政發展之影響。本文首先探討王權伸張的原因,再來是討論助長王權的法律(叛逆法)與工具(樞密院),接著是論王權無限伸張的阻力:共同法與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