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
1984 / 11
/
pp. 119 - 138
宋代的日曆和玉牒之研究
Research on the Daily Records and Chronologies of the Sung Dynasty
作者
王德毅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王德毅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中文摘要
我國傳統史學發展到宋代,大致已經定型,各種史書相繼編著而成,有因襲前代所創史體而繼為之者,有開創新史體以啟後代者。亦有雖承前規,而卻能推陳生新者。如日曆、玉牒之纂修雖承唐代遺規,然纂修之勤,記事之詳,則遠過之。宋代官修史書,常需數年或十數年,甚至重修或三修,亡佚了還要補修,宋朝廷在修國史上所投注的人力物力,是難以計算的。宋代修史的史官多是兼任的,一部史書由眾人分修,往往不相統攝,造成很多弊病。朱熹曾建議史院分事修史,一人負責一事,把全國事分為吏兵刑工戶禮六類,並建議史官必須專任,但都未被採納。有的修書官缺乏敬業精神,等快到繳進時限了,再臨時趕工,乃鈔輯檔案了事。當然稱職盡責的史官仍不在少數,宋代著名的史學家,如歐陽修、宋敏求、范祖禹、李燾、洪邁、李心傳等,或主修玉牒,或與修日曆,或專修實錄,或同修國史,都是卓有貢獻的。宋代玉牒,今存的只有《寧宗玉牒初草》二卷,為劉克莊所修。宋代日曆,今雖無存者,然汪藻所修《靖康要錄》十六卷,實是日曆之體。日曆是利用起居注和時政記兩種最早的記載修成的,為帝王崩後修實錄的重要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