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
1990 / 12
/
pp. 159 - 184
五胡政權與佛教發展的關係
Political Power and Buddhism in Medieval China
作者
呂春盛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呂春盛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中文摘要

五胡十六國時代,中國華北長期在胡族政權的統治之下,戰亂迭起。然而,從中國佛教發展史的觀點來看,這個時代毋寧說是個關鍵性的年代。佛教史上的高僧,如佛圖澄、釋道安、慧遠、鳩摩羅什等都是這個時代的人物。在許多胡族國家,佛教幾乎已達到國教的地位,高僧名僧被視為國師,人民可自由出家,各種有組織的教團紛紛成立,教規教律更為嚴密,甚至國家在體制上也設立僧官制度以管理僧尼,佛寺佛塔林立,翻譯佛經成為國家所積極推動的事業。佛教在魏晉南北朝時代發達的原因,學界已有許多討論,其中與五胡十六國時代有關而特別受到注意的是「胡人統治」與佛教發展的關係。然而「胡人統治」與佛教發展的關係,應由何種角度加以闡釋較為恰當?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許多角度來討論,本文擬從政治與宗教的互動觀點來探討這個問題,著重於國家權力介入宗教的動機、方式與影響,以及政治主導權在胡族手中對社會文化、宗教心態的衝擊。在研究步驟上,首先要全面性地探討五胡十六國各國對佛教信奉的情形,並就各國奉佛差異的特色略做說明。其次,再以佛教最興盛的胡族國家為重點,探討胡族君主的奉佛方式有何特色,特別注意隨著佛教逐漸地發達,在不同時期崇佛的重點有何差異,而從整體性來觀察,又有何共同的特色。再其次,從五胡時代佛教的共同特色,說明國家權力如何介入宗教的發展,胡族政權積極推動佛教的動機何在、佛教在胡族政權的統治政策上又扮演著何種功能。最後,說明華北在胡族長期統治之下,已漸形成一種較富多元性的複合社會,而這種多元性的複合社會也與佛教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