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
1992 / 12
/
pp. 287 - 314
湯若望與北京南堂
Adam Schall von Bell and The Immaculale Conception Church in Peking
作者
查時傑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查時傑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中文摘要

明代的天主教會為了滿足信徒在信仰禮儀上之需要,於是建築了教堂,座落於北京城內者最早者當推一六○五年建立,於宣武門附近的聖母無染原罪堂(Immaculate Conception Church),俗稱「南堂」。它是明朝第一座在北京成立的天主教堂,教會房舍購自於明朝第一位成功傳教於北京的利瑪竇(Fr . Matteo Racci,1552~1610)之手;以後,又重建於清初在京擔任欽天監職務的湯若望(Adam Schall Von Bell,1591~1666)神父之手。在一個對天主教信仰的態度始終不穩定的中國京師地方,南堂的歷史,其初立、改建、擴建、重建的過程,實與整個天主教傳入中國後,其興衰的過程環環相扣。就傳播天主教信仰而言,天主教堂有形的建築物,就是天主教信仰的象徵與指標,故當利瑪竇在京師能立足,就購房舍建立南堂的前身,因穩建中的成長,而有南堂的改建。當清朝入主中國後,因湯若望神父與統治者順治帝間不平凡的師生關係,而有新建南堂的行動,但隨著康熙帝初期的「曆獄」,天主教勢力受到打擊,使「南堂」相對地受到衝擊,直到得著平反,纔能再度重建,而天主教也再度步入穩健的發展。本文就利、湯兩神父與南堂的發展關係,釐清其中一些混淆的問題,對於南堂發展與明末清初整個中國天主教史的發展關係,作出了初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