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1997 / 12
/
pp. 175 - 194
政局變動與政治抉擇:以宋元之際東南地區三支地方軍的遭遇為例
Political Choice and the Change in Political Situation: Three Local Armies in Southeast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Sung and Yuan Dynasties
作者
黃寬重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黃寬重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中文摘要
南宋政權締造後,為了防範北方強敵女真及蒙古的侵犯,在江、淮、四川地區駐防重兵。相對的,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及湖南等非邊防要地,則守備顯得薄弱,而這五路又屬茶、鹽產銷及民族關係複雜的地區,由於社會經濟及民族矛盾,容易釀成衝突,爆發變亂。變亂分子對環境的熟悉,易於發揮游擊作戰的優勢,每使正規軍陷入苦戰。宋廷為了避免地區的變亂,影響社會治安及財政收入,乃利用地方武力,組成地方軍隊,先後在廣東成立摧鋒軍、福建成立左翼軍、湖南成立飛虎軍,藉以維護地方治安,發揮因時因地制宜的機動性。這些地方軍成立時,在宋廷的規劃下,建立了二元的指揮系統。在宋廷的指揮調度下,既能發揮機動的作戰能力,又可避免軍隊私人化及地區化的危險,這是南宋朝廷在因應內外衝擊下,對北宋以來一直奉行的強幹弱枝的政策,所進行的局部修正。在這種體制運作下,三種地方軍在境內平亂或境外禦侮都曾締造卓越的戰果,對維護東南地區的安定及延長宋祚均有積極的貢獻。到南宋晚期,宋蒙衝突以來,政局變動激烈,這三支地方軍在不同情境、不同領導下,對應付環境的變遷各有不同的選擇,造成不同的結果。這一遭遇,對我們瞭解宋元戰爭乃至政權交替之際,地方勢力的走向極有助益,而其背景及結果如何,則是本論文擬進一步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