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2000 / 12
/
pp. null - null
印度梵語之原概念與中國佛學術語間之詞源問題研究:兩國文化之相交處
An Etymological Study Between the Indian Sanskrit Concepts and the Chinese Buddhist Terminologies: A Cross-cultural Interface
作者
莫普德
*
(印度新德里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及教授)
莫普德
*
印度新德里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及教授
中文摘要
印度與中國之間來往悠久。數百年以前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隨著教義的傳播,中國語文還吸收了印度民族精神含有的不少概念及佛教專用的詞語。但那些專用詞遷入中國之過程中已失去其固有的涵意。梵語的原概念被「移栽」於中國之後,不同詞或專用詞之間的細微差異都不存在了,甚至於某些情況下也產生了錯誤的觀念。
自孔子的時代起,中國本土哲學以唯物論為主,因此漢語詞彙實在缺乏印度梵與詞語、詞組以及教義中含有的精神意味與唯心論色彩。
本文很明確地、概括地反映中國佛學數與及印度梵語原先包含的概念、詞語間之相差。作者仍將梵語術語及其漢語意譯、音譯編列成表,並且簡單地分析兩國民族的思維方式。
中文關鍵字
梵語、原概念、佛學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