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心理學研究》(半年刊)的創辦宗旨,是結合各個華人社會的心理學者、人類學者、社會學者及其他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研究者,共同提倡與推動華人心理與行為之本土化研究的學術運動,以達成建立華人本土心理學的主要目的,並從而促進全人類心理學之健全發展。希望透過本刊的努力,華人心理與行為的研究能逐漸擺脫西方心理學的支配與宰制,重新獲得學術上的自發性、自主性及獨立性。本刊所擔負的主要任務是:
1. 探索華人之心理與行為的本土化研究的適當方向及課題;
2. 建構華人之心理與行為的本土化研究的有用概念及理論;
3. 設計華人之心理與行為的本土化研究的有效策略及方法;
4. 提供學術論文的發表園地,以利世界各地學者交換及討論華人心理與行為之本土化研究的心得及意見;
5. 建立華人本土心理學,展示其在中華心理學發展史中的意義,並彰顯其在世界心理學發展史中的角色。
《本土心理學研究》雖由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本土心理學研究室編輯出版,但它卻是屬於所有對建立華人本土心理學有興趣的同道。本刊的園地絕對公開,凡是採取本土化取向所完成的研究成果,只要通過相關學者的審閱,都樂於加以發表。本刊自2000年起即是TSSCI之收錄期刊,且為心理學門的A級期刊,並且為促進學術傳播,服務本刊讀者,增加能見度及被引用機會,先後加入國家圖書館之「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之「中文電子期刊資料庫(CEPS)」、凌網科技公司之「Hy Read台灣全文資料庫」、碩亞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之「Library & Book電子書資料庫」與聯合百科之「臺灣經典人社學刊庫」。此外,本刊在2014年協辦「第六屆亞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學國際會議(AAICP)」,並與台灣科技大學所主辦的「第十三屆管理新思維國際研討會」聯合徵稿,因成效非凡,2016年台灣科技大學「第十五屆管理新思維國際研討會」又再度邀請本刊與其聯合徵稿。本刊積極透過各種協辦或主辦研討會方式來增加本刊之學術能見度,並促進華人本土心理學相關之研究發展。
主編
熊欣華(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協同主編
張仁和(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編輯委員(依姓氏筆畫排序)
李怡青(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林姿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
林耀盛(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胡昌亞(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系)
許書瑋(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系)
許詩淇(國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
郭建志(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
陳品豪(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